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连南支队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八)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连南支队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八)
8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连南实践支队一行12人到三排镇油岭村调研传统村落修缮保护。
据了解,油岭千户瑶寨始建于唐,扩建于宋,鼎盛于明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占地近400亩,1000多户,7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历史上,油岭千年瑶寨曾居住过“陈、何、齐、李、龙、盘、沈、朱、邓、房、唐”等姓氏的瑶家,唐姓最晚进住油岭,后来不断移民迁出,瑶居和瑶民减少,“现古寨有718人,民居380多幢,姓氏有唐、盘、房三姓”。现存明清时期各种建筑物约500间。1996年,油岭村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12年2月8日被评定为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2014年11月25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下午,实践支队调研组成员与三排镇党委书记房春红进行访谈,详细了解传统村落南岗千年瑶寨保护发展规划、修缮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房春红介绍了属地政府积极申报政策性资金,按规划管理、分区开发,统一修缮、统一管理做好传统村落修缮保护,积极引导千年瑶寨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理事会、经营者共建利益共同体,既要保护又要开发利用,让群众得到实惠。调研组的同学们也就所关心的问题向房书记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和深入的交流。通过本次访谈,调研组对南岗千年瑶寨的情况得到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为写好调研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